生態環境部:我國突發環境事件仍呈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_去九宮格教室中國網


“當前我國家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態勢總體上沒有根本緩解,突發環境事件仍呈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6月24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天威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結構性、布局性的環境風險長期存在。我國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危化品交通運輸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短期內難以改變。比如,全國有7000多座尾礦庫,油氣管道總里程超過了16.5萬公九宮格里,每天通過道路運輸的危險物品近300萬噸,全國現有化學物質約4.5萬余種,每年還要新增上千種,這些化學物質在生產加工、使用消費、廢棄處置等各個環節,全流程都有可能進入環境。家教”李天威分析指出,實際上有什么樣的布局,就會帶來什么樣的風險,有什么樣的結構就會有多大的環境安全壓力。這種結構性、布局性的風險長期存在,并處于高位運行,對環境安全造成巨小樹屋大的壓力。

李天威說,突發環境事件的誘因復雜、量大面廣,多是由各類事故、災害次生的。化工企業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交通運輸等事故是主要誘因,合計占比超過80%。同時,極端天氣和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容易次生突發環時租境事件,與污染物排放、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耦合疊加,更是導致風險防范和處置難度非常大。例如,2021年我國多地出現了高溫、干旱和大暴雨的極端天氣,在甘陜川誘發了多起重金屬污染事件,在鄭九宮格州誘發了多起突發環境事件。

李天威指出,新問題、新挑戰交織顯現也是主要的表現。除了石油類、重金屬等常見污染物,二氯甲烷等新污染物以及甲苯二異氰酸酯等相對少見的污染物,在近年來突發環境應對中屢有出現,應急監測和處置都面臨新的考驗。同時,公眾對美好生態環境需求不斷提高,信息傳播方式的飛速變化,也給突發環境事件的處置也帶小樹屋來了新挑戰,容不得半點疏忽。

“突發環境事件既有瑜伽場地各類突發事件的共性——突發性,又有環境屬性的特殊性。”李天威分析指出,這導致防范突發環境事件有三難:

第一難,誘因復雜。突發環境事件80%是由生產安全、交通運輸等這些事故次生,而這些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第二難,綜合性強、處置難。很多流域性的水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往往涉及切斷源頭,還有可能要引流、水利調度、應急監測以及飲用水保障等多個環節。大氣污染事件可能還涉及人員疏散等問題。特別是重大事故,往往面臨非常大的困難。

第三難,突發環境事件社會關注度高、應對難。突發環境事件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關,不能出任何紕漏,否則就會影響公眾健康,也會影響正常的生產生活,還可能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對是全方位的,要綜合應對,有的事件看起來很小,但如果稍有不慎就會變成重大事件。

“突發環境事件應對工作像足球比賽守門員一樣,要始終秉持‘時時處處事事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強化事前防范和應急準備,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李天威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的排查整治,緊盯“一廢一庫一品一重”等重點行業領域、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以及汛期等敏感時段,盡可能將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是強化環境應急準備。按照以空間換時間的總體思路,指導全國各地編制重點河流環境應急“一河一策一圖”方案,提前找好可以利用的空間設施。比如,閘壩攔截、水庫調蓄、溝渠引流等都是多年實踐都證明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按照這個思路,目前生態環境部又在推進化工園區“一園一策一圖”環境應急準備措施,把高風險園區管起來。

三是強化協調聯動。2020年生態環境部與水利部聯合發文,指導跨省流域上下游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共同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2022年生態環境部與應急管理部簽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協議,明確信息共享,處置聯動等八方面合作內容,切實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防范。

李天威表示,在此基礎上,生態環境部指導全國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溝通,建立信息通報、責任共享、會商預警等工作機制,確保自然災害、交通運輸以及生產等事故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通報信息,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妥善應對。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