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禁漁成效的逐步顯現,有網友反映長江流域一些地方的魚變多了,但是也有人對是否有必要禁漁十年產生了疑問。那么,如何教學看待1小樹屋0年禁漁周期,十年禁漁期滿后是否可以“開禁”?在今天下午國務1對1教學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此作出回應。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馬有祥談到,全面禁漁以來,長江魚類資源量和生物多樣性呈現恢復態勢,禁漁效果初步顯現。但是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水生生物的多樣性水平仍然比較低。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的水生生物完整性仍然處于“較差”等級。中華鱘仍極度瀕危,白鱀豚已經功能性滅絕,鰣魚20多年沒有見到。盡管禁漁三年新增監測到15種,歷史上曾經分布的443種魚類中,但是還有120種沒有被監測到。同時,漁業資源水訪談平仍然比較低。禁漁后“四大家魚”的卵苗資源量是禁漁前的4.5倍,從這三年效果來講,這也僅占歷史最好水平的30.5%。總的魚類資源量比禁漁前上升了25.6%,但是僅占歷史最高資源量的36.8%。
馬有祥表示,長江流域是一個“江河湖海”連通的超大型生態系統,采取禁捕措施后,一共享會議室些生育周期短、繁殖快的低營養級魚類資源首先恢復,通過食物鏈為較高營養級的魚舞蹈場地類、鳥類提供食物。此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不斷優化,達到新的平衡。長江主要經濟魚類性成熟年齡一般是3-5年,禁漁10年可以有兩到三個世代的休養生息,從而基本形成長江水生生物持續恢復、生共享空間態系統健康運行的良好循環。從有關的實踐來看,魚類資源恢復也是個長期的過程。
馬有祥指出,長江十年禁漁期滿后,仍然需要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采取與水生生物資源狀況和保護需求相適應的保護措施。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又專門印發《關于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意見》,也是依據長江流域的資源狀況、科學規律以及實踐經驗,在原有基礎上對一些工作的強化。
“下一步,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落實,制定長期針對性保護計劃九宮格,通過江湖連通、生態調度、關鍵棲息地修復、科學放流等手段,多措并舉恢復水生生物資源和多樣性。” 馬有祥這樣談到。
“所以這個事沒結束,十年以內再也不要找各種理由想‘開禁’了。”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如是說。(中國經濟網記者 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