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治守护百里漓江碧水清去九宮格會議波_中国网


鬼斧神工天琢成,桂林山水甲天下。秀美的漓江像一条绿丝带,蜿蜒曲折穿过广西桂林,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全中国、全世界就这么个宝贝,千万不要破坏”“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教學,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漓江考察时强调。

殷殷嘱托回响耳边,一场守护一江碧水的全民行动持续展开。两年多来,从“治理”到“智理”,桂林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漓江生态保护执法司法行动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有效提高漓江保护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实现“智山慧水,生态漓江”的发展愿景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以“智慧之翼”精准感知青山碧水的“喜怒哀乐”

前不久,在“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联动中心,桂林市委政法委组织了一场以“智慧执法司法”为主题的现场演示及研讨活动。大屏幕上,同步展示着漓江流域山体水质监测、生物多样性监测、游船航行监控、防溺水监控等。通过遍布漓江核心区域的摄像头,可以实时看到天上、水面、水下的画面,快速、精确且有效地监测漓江的“喜怒哀乐”,实现全方位、立体式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监测。

守护漓江,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神圣使命。桂林市在用传统方式保护漓江的同时,借助科技力量,创新“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给漓江生态保护装上“智慧之翼”。

桂林市委政法委联合涉及漓江保护、管理、开发的10个单位开展调研,科学论证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全市成立“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与项目建设单位多次调研座谈,深度探讨功能模块、技术参数、应用场景等实务问题,确保创建工作科学严谨、实战实用。

2023年4月25日是桂林市第二个“漓江保护日”。桂林市启动“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创建工作,并揭牌成立联动中心,探索“智慧大脑+千里眼”办案新模式。

桂林市委政法委牵头建立漓江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大数据库”,完善漓江风景名胜区内水体、山体、生物等自然资源数据和行政区划、人口、网格划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等工作数据,在此基础上搭建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综合平台中的“智慧执法司法”应用模块,还可以实现对漓江重点核心区域生态执法大数据的收集、存储,以及生态执法案件派发、流程管理、可视化展示等。

攥指成拳,守护百里漓江不再“单打独斗”

在桂林市灵川县大圩派出所,远程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漓江边和江面的实时画面,江中的垂钓者、执法人员巡江的情形清晰可见。

“在这里可以监控到多个重点区域的情况,一旦发现有破坏生态的行为,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距离最近的民警及时到达现场进行处置,随后还会联合渔政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现场执法人员介绍,如今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漓江“大保护”模式已成为常态。

守护漓江,绝不是一场单打独斗的“战役”,需要各领域、各部门攥指成拳、共同努力。一小樹屋个全新的大数据联动执法平台、一套完备的联合执法体系、一支训练有素的联合执法队伍,汇聚成了漓江生态保护的强大合力。

2023年以来,桂林市充分整合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和力量,以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为载体,依托漓江司法保护大数据联动执法平台,升级“星检漓江保护数字小卫士”线索举报小程序并入联动执法平台,市民通过手机小程序可及时举报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实现“冷数据”到“活信息”的转换。

全面延伸生态环境保护触角,漓江流域沿线“一村一辅警”,漓江流域河长、林长、田长与“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乡镇(街道時租)政法委员等基层力量融合联动,将发现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信息通过手机上传至平台,实现漓江流域山水林田的系统保护。

针对数据共享问题,桂林市委政法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多次研讨会商,确定了数据共享的范围以及共享形式,明确具体内容、更新频次、对接方式等事项,将所有共享信息汇聚到数字漓江5G融合生态保护利用综合平台,各成员单位可以各取所需。

据统计,2023年桂林全市共办理漓江流域刑事案件149件188人,公益诉讼案件177件。漓江市区段10条支流“四乱一脏”整治成效明显,非法捕捞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漓江风景名胜区非法采矿等乱采乱挖行为已经杜绝,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构筑“横到边、纵到底”的治理防线

位于桂林北部的猫儿山,被誉为“华南之巅”,珠江、长江两大水系39条大小河流均发源于此。

茂密的山林里,几名警务人员和网格员来回穿梭。他们常年驻守深山,寒来暑往,跋山涉水,肩扛着保护漓江源头生态安全的重担。

桂林市在猫儿山构建“网格员+执法队伍”工作模式,由网格员收集信息和案件线索,以“智慧执法司法”应用模块为中枢系统,通过关键字、词推送至相应行政执法部门后,由行政执法部门统筹调查处置,实现全域管控。巡护员们还配上了无人机等设备,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巡逻效率。

如今,高质高效的协同共治体制、高科技的现代化手家教段,成为桂林“智”理漓江的利器。

每年3月至6月是漓江的禁渔期,桂林市秀峰区解东社区生态巡防志愿队队员都会加大与公安、社区工作人员的联合巡舞蹈場地防力度,重点关注禁渔期的非法捕捞行为,并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

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工作模式,桂林打造百里漓江党建联盟,划分漓江水位线向外延伸200米内水域网格196个,设置2.8万个生态保护微网格,乡镇全部配备网格专员,3.27万名党员群众任监督员,构筑“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的治理防线,形成以网格力量为基、部门联动为主、科技手段为辅的生态协同共治局面。

以“大数据库”为基础,桂林市委政法委联合11个部门共同签订框架意见,逐步建立完善数据共享、分析研判、日常联络、行刑衔接、矛盾纠纷联调联解等工作机制,推动执法司法高效联动。

“七星区穿山岩酒窖旁的山坡植被被破坏了,可能有人养了鸡鸭。”2023年9月1日,接到举报后,漓江综合执法支队依托“数字漓江——智慧执法司法”工作模式联动机制,联合七星区漓管局、穿山办城管中队开展现场核验,发现山坡上用铁丝围网圈了面积约5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养殖鸡鸭,部分植被被破坏。执法人员当场督促当事人拆除并进行复绿。

漓江综合执法支队当月在巡逻时还发现,漓江大圩段省里村水域和毛洲八队水域共9条废弃船搁置在漓江边或者河滩上,严重分享影响漓江景观环境。漓江综合执法支队会同漓江海事处、灵川县大圩镇政府组成工作组,进村入户督促整改,并对9条废旧船进行切割清理,恢复漓江生态原貌。

“废船清理后,漓江更加干净,视野更加宽阔了。”每天在漓江边散步的王先生为清理废船的行动点赞。

经过努力,桂林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广西前列,森林覆盖率71.97%,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保持全国前列,漓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

(本报记者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曹长青 苏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