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賑”出實效(銳財去九宮格共享空間經)_中國網



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加大以工代賑政策實施力度,累計吸納245萬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同比增長30.2%,發放勞務報酬310億元、同比增長22.7%。國家發展改革委方面表示,將加大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力度,吸納帶動更多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持續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充分發揮“賑”的實效。

拓寬就近就業增收渠道

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見證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扶持政策。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202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小樹屋會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大以工代賑政策實施力小樹屋度,通過安排以工代賑中央專項投資項目,同步推動地方在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前三季度已累計吸納245萬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同比增長30.2%。

據介紹,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財政部共下達2024年度以工代賑中央專項投資115億元,圍繞農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地方實施以工代賑項教學目2726個,前三季度累計吸納27萬脫貧群眾、防返貧監測對象、返鄉農民工和其他農村低收入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發放勞務報酬超過27億元,有效拓寬了農村低收入群眾就近就業增收渠道。

圍繞交通、水利共享空間、能源、農業農村、城鎮建設、生態建設、災后恢復重建等七大領域,各地充分挖掘重點工程項目主體建設及附屬臨建、工地服務保障、建后管護等方面用工潛力,前三季度累計吸納218萬返鄉農民工和其他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發放勞務報酬283億元。

多種方式提高務工群眾技能

“雪中送炭”“魚漁雙授”是今年實施以工代賑政策的關鍵詞。

據了解,今年以工代賑中央資金主要投向832個脫貧縣等欠發達地區,并向受暴雨洪澇災害較重的京津冀等華北、東北地區以及積石山地震災區相關的甘肅、青海兩省予以傾斜;重點支持勞務用工量大、技術門檻低、工程機械作業少的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優先吸納低收入群眾特別是農村脫貧人口、因災需賑濟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易地搬遷脫貧群眾等參與項目建設,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從實施對象來看,以工代賑政策主要瞄準重點地區和重點對象九宮格,強化“雪中送炭”“賑災救急”效果。

如何實現“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以工代賑政策通過提高勞動技能、促進長期就業,助力群眾就近就業增收。

今年以來,各地以工代賑項目按照“項目建設是平臺載體、就業增收是根本目標”的要求,最大程度挖掘項目用工規模,最大可能吸個人空間納當地群眾參與建設,最大幅度提高勞務報酬發放占比,多種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務工群眾技能,將賑濟模式由傳統的“搞建設、發報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崗位、得分紅”。2024年,以工代賑項目計劃發放勞務報酬占中央投資的比例達到32%,使農村低收入群眾通過參與勞動和技能培訓實現“既拿報酬、又長技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方面表示,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會議室出租施,有利于拓寬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渠道,實現促進困難群眾就業增收、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激發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綜合效果。

加大推廣以工代賑力度

既創造就業崗位,也改善各地基礎設施條件;既利當前,也惠長遠……以工代賑政策如何實現“一舉多得”“一錢多用”?

據介紹,今年以工代賑中央資金在充分吸納帶動群眾務工和發放勞務報酬的同時,通過工程建設有效改善項目地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條件。按照全年計劃,相關資金主要用于修建通鄉通村路、生產便道等各類道路1.08萬公里,開展農田整治15.48萬畝,開挖或鋪設各類供排水管網8.35萬公里,修建小型橋梁、涵洞、水塘等6377座,修建小型堤防、干渠4230公里,支持631個行政村開展美麗鄉村整治提升。

因地制宜,是各地實施以工代賑政策的重要著力點。內蒙古自治區在防沙治沙等重點工程中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充分發揮重點工程項目受益面廣、帶動效應強、吸納就業潛力大的優勢。例如,興安盟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在光伏場地營建人工植被群落,在光伏發電的同時對沙化和鹽堿化土地進行綜合治理。該工程建設中,適合人工作業、服務保障及后期管護的各個環節全面開展以工代賑,共計1.5萬人參與項目建設,不僅增加當地農牧民工資性收入,也使科爾沁沙地生態功能得到有效恢復。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堅持把解決低收入群眾就業增收問題作為以工代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指導各地高標準高質量抓好以工代賑專項投資項目實施,加大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力度,吸納帶動更多低收入群眾務工就業,持續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充分發揮“賑”的實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